典型文献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职贡图》(北宋摹本)为例
文献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职贡图》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是南梁萧绎(508-555)所绘《职贡图》的摹本,在近千年的历史递藏中,屡经修补和重新装裱,很多内容已漶不可识.本研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作品内容进行增强显示和颜料识别.在光源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采集了波段范围为400-1000 nm的光谱成像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图像拼接、最小噪声分离(MNF)变换等预处理.采用基于ISODATA无监督分类模式对画面中的残片、裂纹、修补等信息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其中残片面积平均占比51.44%,裂纹和修补17.10%.采用PPI和n-维度可视化提取的端元波谱,经匹配后,可得知画面内容所用颜料材质有朱砂、黄赭.该检测结果对《职贡图》的流传经历,绘画技法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反射光谱可作为该画作的特征信息应用于科学鉴别.
文献关键词:
职贡图;高光谱成像;增强显示;颜料识别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丁莉;杨琴;姜鹏;徐小蕾;罗旭东;张洋
作者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06;广州星博科仪有限公司,广州,5106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丁莉;杨琴;姜鹏;徐小蕾;罗旭东;张洋-.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职贡图》(北宋摹本)为例)[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07):148-159
A类:
颜料识别,可视化提取
B类:
高光谱成像技术,代书,书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职贡图,北宋,摹本,熙宁,南梁,萧绎,近千年,递藏,修补,新装,装裱,研究利用,增强显示,光源,安全性评估,波段,采集数据,图像拼接,噪声分离,MNF,ISODATA,无监督分类,分类模式,残片,PPI,端元,波谱,朱砂,传经,绘画技法,反射光谱,画作,特征信息,信息应用
AB值:
0.3844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