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VOCs燃烧催化剂耐硫性新进展
文献摘要: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作为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复合型污染物的重要前驱体,其治理工作已被列为国家"十三五"环保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四五"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PM2.5和O3协同控制,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在各种VOCs处理技术中,催化燃烧处理VOCs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是VOCs处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煤化工(焦化)等工业源排放的有机废气中均存在含硫组分,会与催化剂作用导致催化剂硫中毒.因此,对催化剂进行调控设计,提高催化剂的耐硫性对VOCs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VOCs的催化燃烧机理,指出活性氧在催化燃烧VOCs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指出催化剂硫中毒的原因,根据催化燃烧和硫中毒机理归纳总结了提高催化剂耐硫性的途径;同时,给出了耐硫性催化剂的表征技术.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技术水平,指出目前耐硫催化剂合成中存在的困难和未来的研究重点.VOCs的催化燃烧有3种反应机理,活性氧类型与反应机理相关,而活性氧类型和浓度与催化剂的耐硫性密切相关,因此,确定催化反应机理,明析活性氧物种类型,提高催化剂的氧还原能力对提高催化剂的耐硫性至关重要.根据催化剂的硫中毒机理,硫化物与VOCs分子竞争吸附占据吸附活性位点,导致活性位点减少,催化剂失活;硫化物与催化剂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堵塞催化剂孔道,覆盖催化剂活性位,导致催化剂硫中毒.通过引入助剂可以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催化剂的弱酸性可以减弱对硫化物的吸附;通过引入助剂和添加可硫酸化载体可以减弱活性组分与硫化物的作用,减弱活性组分的硫酸化;水和硫化物在催化燃烧体系中共存时,可阻碍硫酸根在催化剂表面的沉积,含有大量表面羟基的湿式硫酸盐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表面酸性,从而促进催化活性.通过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抑制对硫化物的吸附、减弱活性组分与硫化物的作用及调控气体组成4种手段可改善催化剂的耐硫性.
文献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催化燃烧;硫中毒机理;耐硫性;表征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冬霞;程行;胡江亮;侯建材;常丽萍;王建成;鲍卫仁
作者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冬霞;程行;胡江亮;侯建材;常丽萍;王建成;鲍卫仁-.VOCs燃烧催化剂耐硫性新进展)[J].洁净煤技术,2022(02):67-76
A类:
硫中毒机理
B类:
VOCs,燃烧催化剂,耐硫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细颗粒物,PM2,臭氧,O3,复合型污染,前驱体,治理工作,环保治理,城市大气,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物排放,综合整治,催化燃烧,燃烧处理,二次污染,煤化工,焦化,工业源,源排放,有机废气,含硫,燃烧机理,出活,表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催化剂合成,存在的困难,反应机理,活性氧类,催化反应,活性氧物种,氧还原,硫化物,竞争吸附,吸附活性,活性位点,催化剂失活,生化学,化学反应,硫酸盐,孔道,催化剂活性,助剂,酸碱性,弱酸性,硫酸化,活性组分,硫酸根,表面羟基,湿式,表面酸性,催化活性,氧化还原性能,体组成
AB值:
0.2663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