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胞宫>脾>心;前9位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气滞>热>气虚>湿>血瘀>痰>血虚>阳虚.其中49~56岁妇女肾、脾、气虚病理积分明显高于42~48岁.结论: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中医病理,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针对42~48岁围绝经期患者,应以重视补肾疏肝为主;49~56岁围绝经期患者,应兼顾健脾益气,化湿祛浊.">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证素辨证研究闽东地区不同年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
文献摘要:
目的:初步探索闽东地区不同年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六七""七七"的理论,评估不同年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前5位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肝>胞宫>脾>心;前9位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气滞>热>气虚>湿>血瘀>痰>血虚>阳虚.其中49~56岁妇女肾、脾、气虚病理积分明显高于42~48岁.结论:肾虚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中医病理,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针对42~48岁围绝经期患者,应以重视补肾疏肝为主;49~56岁围绝经期患者,应兼顾健脾益气,化湿祛浊.
文献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不同年龄;证素辨证;证候特点;闽东地区
作者姓名:
张秋仔;陈玉玲;倪凯滨;郭进
作者机构: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 福安,35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秋仔;陈玉玲;倪凯滨;郭进-.基于证素辨证研究闽东地区不同年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J].中医临床研究,2022(22):93-95
A类:
B类:
证素辨证,闽东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特点,初步探索,黄帝内经,六七,七七,中医证候分布,病位证素,胞宫,病性证素,阴虚,气滞,气虚,血瘀,血虚,阳虚,肾虚肝郁,医病,虚实夹杂,本病,补肾疏肝,健脾益气,化湿祛浊
AB值:
0.2196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