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条带状铁建造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摘要:
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铁来源,占全国铁储量的60%以上,其中以华北地区新太古代晚期BIF型铁矿最为典型.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北部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BIF及围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研究,旨在对物源区和构造环境提供制约.小莱河BIF主要由磁铁矿、石英和硅酸盐(如铁紫苏辉石等)等组成,样品SiO2和全铁(FeOT)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少量小莱河BIF样品的Al2 O3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较高(>1%),指示在沉积过程中存在陆源碎屑物质的输入.而未受碎屑物质混染的BIF样品显示典型的海水特征,包括Al2 O3、高场强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含量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及重稀土元素富集和Eu正异常等特征.模拟结果显示,样品与海底高温热液、海水1:100混合溶液的PAAS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吻合,指示海底热液活动为BIF提供了热量和物质.小莱河BIF成矿物质来源于高温热液淋滤的清原绿岩带底部基性—超基性岩.小莱河BIF的围岩主要为石棚子组变质火山岩及少量变质碎屑沉积岩.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受控于岛弧体制下中—低程度风化的复杂物源区组成(如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及少量基性岩等),与小莱河BIF的物源区类似.综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特征,认为小莱河BIF系形成于弧后盆地内的阿尔戈马型BIF.
文献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地球化学;物源;岩石成因;铁矿床;Sm-Nd同位素;辽宁
作者姓名:
杨帆;张伟;李壮;张茜;崔莹
作者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
引用格式:
[1]杨帆;张伟;李壮;张茜;崔莹-.辽宁清原地区小莱河条带状铁建造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2(03):481-498
A类:
阿尔戈
B类:
清原,和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意义,早前,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国铁,储量,华北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对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岩石学,同位素,物源区,构造环境,供制,磁铁矿,石英,硅酸盐,紫苏,辉石,SiO2,全铁,FeOT,含量变化,变化范围,Al2,O3,下同,沉积过程,陆源碎屑,高场强元素,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含量,轻稀土,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Eu,海底,温热,混合溶液,PAAS,元素配分,热液活动,成矿物质来源,淋滤,绿岩,超基性岩,石棚,棚子,子组,变质,火山岩,沉积岩,受控,岛弧,风化,杂物,源区组成,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矿床地质,年代学,弧后盆地,岩石成因,铁矿床,Sm,Nd
AB值:
0.3665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