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及富铁矿形成机制
文献摘要:
我国铁矿床类型有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6种,以沉积变质型最为重要.我国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以鞍山式铁矿为代表,沉积时代为新太古代末,为阿尔果马型条带状铁建造(BIF)变质而成;吕梁地区的袁家村式铁矿为苏比利尔型BIF变质而成,BIF沉积时代为2.384~2.210 Ga或新太古代末;舞阳、霍邱地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可能为苏比利尔型BIF变质产物,BIF沉积时代分别为2.473~2.468 Ga、<2.54 Ga.BIF的形成与缺氧环境向大氧化事件初期的层化海洋环境过渡有关,海水中巨量溶解的铁质部分氧化,在初始层化海洋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的浅海环境以胶体形式沉淀.我国的BIF遭受区域变质变形作用,成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作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开发利用.BIF经历后期流体改造可形成富铁矿,形成机制有"去硅富铁"、"铁质活化再富集"和"去碳酸盐富铁"3种,弓长岭富铁矿的成矿年龄为1.85 Ga左右,由BIF"去硅富铁"而成;齐大山富铁矿可能形成于2.5 Ga,由BIF"铁质活化再富集"而成;袁家村富铁矿形成于1.41~1.34 Ga,可能由含碳酸盐的BIF"去碳酸盐富铁"而成.
文献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沉积变质型铁矿;富铁矿;成矿时代;成矿条件;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厚民;李延河;李立兴;李志红;付建飞;侯可军;范昌福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厚民;李延河;李立兴;李志红;付建飞;侯可军;范昌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及富铁矿形成机制)[J].地质学报,2022(09):3211-3233
A类:
B类:
成矿条件,富铁矿,国铁,矿床类型,岩浆,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沉积型,风化,淋滤,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华北克拉通,鞍山,沉积时代,代为,新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BIF,吕梁地区,袁家村,比利,利尔,Ga,舞阳,霍邱,缺氧环境,大氧化事件,层化,海洋环境,巨量,铁质,部分氧化,氧化还原,浅海环境,胶体,磁铁石英岩,体改,碳酸盐,弓长岭,成矿年龄,大山,含碳,成矿时代
AB值:
0.2458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