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演化
文献摘要:
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属性长期缺乏统一的定论,且此次构造事件的形成机制与动力学背景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沉积环境、岩浆作用与岩浆来源、构造变形以及变质作用等地质证据,再次审视华南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华南广泛发育泥盆系与下伏前泥盆纪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早古生代沉积相自江南区到华夏区呈过渡渐变,无同期火山碎屑岩、含鲍马序列的浊积岩等洋盆相关的记录;2)华南出露大规模弥散型面状分布的S型花岗岩,结晶年龄集中于443~423 Ma,在任何方向均无新老演化趋势,且岩浆主要来自壳源物质的熔融再循环,几乎无幔源物质加入;3)华南早古生代以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为主,仅陈蔡、龙游等地区零星出露绿片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岩;变质时间与岩浆结晶年龄相近,变质P?T?t轨迹均为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轨迹;4)华南早古生代绝大部分构造线为近S?N与NE方向,变形作用以韧性流变为主,以武夷山瑞金—遂昌为轴呈双向逆冲推覆构造模式.根据以上地质事实,本文推断华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属性为陆内造山,即华南板块边缘汇聚碰撞产生的应力,经岩石圈远距离传播至大陆内部的远程响应.
文献关键词:
陆内造山;早古生代;华南;岩浆活动;构造演化
作者姓名:
宋美佳;关致敏
作者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3;山西大同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山西大同 037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美佳;关致敏-.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演化)[J].地质科学,2022(04):1036-1046
A类:
前泥盆纪,无同期
B类:
早古生代,陆内造山,造山演化,造山带,构造属性,定论,构造事件,动力学背景,沉积环境,岩浆作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质证,构造演化过程,泥盆系,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沉积相,江南区,华夏,火山碎屑岩,浊积岩,洋盆,弥散,型面,花岗岩,Ma,何方,演化趋势,壳源,熔融,再循环,片岩,岩相,龙游,零星,麻粒岩,变质岩,温降,降压,顺时针,绝大部分,NE,武夷山,山瑞,瑞金,遂昌,逆冲推覆构造,上地,事件属性,华南板块,岩石圈,远距离,大陆内部,岩浆活动
AB值:
0.3839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