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陕甘宁边区开展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及其发展脉络
文献摘要:
延安时期,由于革命形势发生新的变化,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革命的中枢和大后方,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发展摆在边区建设的重要战略位置.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生产建设中,边区开展了多领域、多群体、多渠道的劳动教育.但陕甘宁边区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依靠前期的宣传组织不足以消除根深蒂固的本位思想与轻视劳动的问题,激进的劳动动员方式使得干群关系紧张.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行动呼吁逐渐转向思想教育,从经济需求转向政治需求,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实践、妇女解放、军队整顿、干部整风等相结合,历经发动构建、发展提高、整风成熟等阶段,最终克服了经济危机,保障了抗战供给,培养了革命干部,树立了劳动新风尚.
文献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劳动教育;生产运动
作者姓名:
韦统义;史钰
作者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义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韦统义;史钰-.陕甘宁边区开展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及其发展脉络)[J].西部学刊,2022(21):5-8
A类:
劳动动员
B类:
陕甘宁边区,劳动教育,历史逻辑,延安时期,大后方,战略位置,自觉自愿,自愿参与,生产建设,多群体,多渠道,一蹴而就,宣传组,除根,根深蒂固,轻视,激进,动员方式,干群关系,关系紧张,呼吁,思想教育,经济需求,妇女解放,军队整顿,整风,经济危机,抗战,新风尚,生产运动
AB值:
0.3518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