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2015—2020年天津市荨麻疹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滞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4家医院荨麻疹每天的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性影响,统计计算采用SPSS 21.0及R 3.5.1完成.结果:天津市荨麻疹病例就诊数在立秋、处暑2个节气出现高峰值,在大寒、立春2个节气为低谷值.荨麻疹门诊病例数与平均温度(rs=0.361)、相对湿度(rs=0.095)、日照(rs=0.124)、最高温度(rs=0.359)、最低温度(rs=0.352)正相关(P<0.05);与平均风速(rs=-0.048)负相关(P<0.05).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长分别在27.5~30.0℃、30%~35%、6~10 mm、0 h,滞后时间分别为0个节气、0个节气、0.5~1.3个节气、2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达到峰值;当平均风速分别在2~2.5 m/s、4 m/s,滞后时间分别为2个节气、1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出现2个峰值,呈现双峰趋势.各气象要素滞后效应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平均气温28℃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1.660,95%CI为1.077~2.558(P<0.05),平均气温-2.8℃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RR为0.631,95%CI为0.416~0.960(P<0.05);平均风速3.0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相对危险度RR值为0.836,95%CI为0.726~0.963(P<0.05).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对荨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影响,又以平均风速滞后效应影响时间较长.
文献关键词:
气象;荨麻疹;滞后效应;天人相应
作者姓名:
康帅;张帆;王上;胡莲怡;梁丽金;袁卫玲;李城
作者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161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康帅;张帆;王上;胡莲怡;梁丽金;袁卫玲;李城-.基于伏邪理论探讨2015—2020年天津市荨麻疹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J].世界中医药,2022(21):3089-3095
A类:
B类:
伏邪理论,理论探讨,荨麻疹,气象因素,因素相关性,滞后性,病例资料,气象资料,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处暑,节气,大寒,立春,低谷,谷值,诊病,平均温度,rs,相对湿度,日照,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风速,降水量,滞后时间,滞后效应,双峰,气象要素,平均气温,相对危险度,RR,有一定影响,天人相应
AB值:
0.2006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