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指标及血清S-100β蛋白、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PCIV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均连续治疗14 d.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和NP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9.43%比5.66%,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PCIV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文献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依达拉奉;甲磺酸倍他司汀;经颅多普勒超声;S-100β蛋白;神经肽Y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兰英;杨珍珍;刘赞
作者机构: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海南 海口 57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兰英;杨珍珍;刘赞-.依达拉奉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22(13):100-102
A类:
B类:
依达拉奉,甲磺酸倍他司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神经肽,NPY,治疗总有效率,右侧椎动脉,血液流速,治疗期间,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基底动脉血流,动脉血流状况,神经功能恢复,眩晕症状
AB值:
0.15858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