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丹药结合消托补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丹药是由某些矿物类药经高温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制品[1].丹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周礼》一书中记载道"凡疮疡以五毒功之".然而,由于丹药是含有汞、砷甚至铅等重金属的化合物,口服后很容易中毒,因此自唐宋以来,丹药的应用逐渐局限于外科局部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丹药被提纯成以某种重金属元素为主的简单复合单体,重金属在内科领域的应用价值也逐渐显现.1967 年, Rosenberg发现顺铂具有抗癌活性,并开创了研究重金属化合物抗癌功效的新思路和新领域[2].从那时起,重金属化合物在癌症医疗中的价值被重新认识.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在民间药方的启发下,研制出以砷(三氧化二砷)和少量轻粉(氯化亚汞)为主要成分的癌灵1 号,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疗效显著,从此含砷化合物正式进入肿瘤内科的规范用药之中[3].中医外科学的治则强调消、托、补三法的应用,而结合丹药在中医外科学领域的应用,如何将丹药在中医外科学消、托、补三法指导下的治疗特色拓展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丹药的开发过程,借助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法探索丹药的用药规律,总结丹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从而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更好地发挥丹药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丹药;中国传统医学;内治法;消托补法;肿瘤治疗
作者姓名:
孙适然;袁淳晟;程志强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
引用格式:
[1]孙适然;袁淳晟;程志强-.丹药结合消托补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6):2333-2336
A类:
消托补法,烧炼
B类:
丹药,恶性肿瘤治疗,矿物类药,炼制,晶形,历史渊源,追溯到,汉代,周礼,载道,疮疡,五毒,于丹,唐宋以来,科局,提纯,重金属元素,Rosenberg,顺铂,抗癌活性,金属化合物,新领域,从那时起,重新认识,哈尔滨,药方,发下,三氧化二砷,轻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显著,从此,含砷,砷化合物,肿瘤内科,规范用药,中医外科学,治则,三法,科学领域,治疗特色,拓展应用,开发过程,用药规律,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国传统医学,内治法
AB值:
0.327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