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牵正散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牵正散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PFP)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PFP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牵正散加减治疗,研究组应用针刺+牵正散加减治疗.观察2组面部残疾指数,中医症状积分,House Brackmann评分,治疗效果,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结果 研究组FDIS评分[(12.04±2.23)分]低于对照组[(14.35±2.79)分],FDIP评分[(20.99±4.02)分]高于对照组[(18.63±3.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93.8%)高于对照组(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波幅[(1.28±0.22)μV]高于对照组[(0.97±0.11)μV],动作电位潜伏期[(3.40±0.61)ms]低于对照组[(4.42±0.7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ouse Brackmann评分[(6.95±1.39)分]高于对照组[(5.86±1.34)分],中医症候积分[(11.44±3.57)分]低于对照组[(14.86±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FP患者应用针刺+牵正散加减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面部残疾指数、中医症候积分和面部神经功能,从而改善疾病症状,加速面神经、面部表情肌肉的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文献关键词:
牵正散;针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艾;牛乾
作者机构:
571900 海南省澄迈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针灸临床教研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艾;牛乾-.牵正散加减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河北医药,2022(15):2326-2329
A类:
B类:
牵正散,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安全性分析,PFP,加减治疗,面部残疾指数,中医症状积分,House,Brackmann,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FDIS,FDIP,ms,中医症候积分,面部神经功能,疾病症状,面神经,面部表情肌
AB值:
0.2012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