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文献摘要:
胃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的早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治疗技术,该术式无需创口,仅通过口腔将胃镜送入病灶,实施病灶切割,故受到医生和患者广泛推崇[1].ESD相较于普通胃镜检查手术时间长,且会引发内脏型疼痛和不适,导致患者无法长时间保持良好体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甚至出现黏膜穿孔、出血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2,3].做好术中麻醉,以维持患者体位稳定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丙泊酚是被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纳入使用的镇静药物,但单独使用镇痛效果欠佳,常与瑞芬太尼等阿片类镇痛药物联合用于胃镜的无痛麻醉中[4].但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丙泊酚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造成不成程度抑制,存在引发低氧血症、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使用[5].瑞马唑仑属于新型超短效型镇静剂,具有镇静起效快、苏醒快、对机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认知功能影响小等优势[6,7],应用于胃肠镜检查等术式麻醉中具有良好安全性和有效性[8].为提高ESD手术安全性,本科室选用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作为ESD患者麻醉诱导方案,将报告如下.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婷;强丽宁;邓挚玺;冯健;张瑜
作者机构:
710016 西安,长安医院麻醉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婷;强丽宁;邓挚玺;冯健;张瑜-.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在胃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2(24):2821-2824
A类:
B类: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黏膜剥离术,应用观察,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消化道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术式,创口,送入,推崇,普通胃镜,胃镜检查,手术时间,内脏,时间保持,保持良好,顺利进行,黏膜穿孔,术中麻醉,临床价值,丙泊酚,麻醉医师,师学,ASA,胃肠内镜,镇静药物,镇痛效果,阿片类镇痛药,镇痛药物,药物联合,无痛,人体呼吸,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成不成,低氧血症,低血压,临床使用,超短,短效,镇静剂,起效,苏醒,机体循环,认知功能影响,胃肠镜检查,手术安全性,科室,麻醉诱导
AB值:
0.4083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