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持续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多裂肌表面肌电图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水平、腰部肌耐力评估结果、腰椎活动度和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VAS评分依次为(22.56±2.63)、(2.29±0.28)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9.11±3.14)、(2.85±0.26)分,且2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多裂肌 AEMG、RMS 依次为(579.92±40.36)、(279.91±21.35)p.V,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30.87±36.81)、(256.27±17.16)μV,且2组AEMG、RMS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F、MPF依次为(184.89±12.15)、(179.84±13.67)Hz,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18.35±13.42)、(207.41±13.38)Hz,且2 组 MF、MPF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部肌耐力评估中的静态保持时间、动态完成次数分别长于、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治疗后,2组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68%,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可降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评分,改善腰部神经肌肉功能,增加腰椎活动度,且整体安全性较高.
文献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神经肌肉功能;联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威;王超有;谌生富;张泽学;叶灵兰
作者机构:
四川省雅安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四川雅安,625000;四川省自贡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四川 自贡,64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威;王超有;谌生富;张泽学;叶灵兰-.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3):103-107
A类:
B类:
针药结合,核心稳定训练,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观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多裂肌,表面肌电图,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MPF,腰部,耐力,腰椎活动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组长,左旋,右旋,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神经肌肉功能,整体安全性,联合疗法
AB值:
0.1816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