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根据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的理论框架设置并实施围术期护理内容.于护理干预前(入院当日)、护理干预后(出院当日)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包括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焦虑状态、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医学应对方式,并于护理干预前(入院当日)、护理干预后(出院随访1个月时)应用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结果 护理干预后,2组SAS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症状领域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HHI评分、ESCA评分、面对评分、功能领域评分、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回避评分、屈服评分、症状领域评分依次为(53.36±5.22)、(13.51±1.22)、(11.05 ±1.01)、(490.55±37.3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7.82±3.42)、(18.85±1.65)、(15.74±1.40)、(543.33±32.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HHI评分、ESCA评分、面对评分、功能领域评分、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依次为(42.26±2.28)、(123.00±8.10)、(23.22±2.01)、(336.67±41.33)、(92.33±9.55)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6.78±2.74)、(105.00±7.18)、(16.58±1.46)、(300.11±37.66)、(80.33±5.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心理,提升其希望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积极应对方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Snyder希望理论;护理;直肠癌;肠造口;生存质量;焦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道勤;徐佳;封益飞;姚翠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江苏南京,2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道勤;徐佳;封益飞;姚翠-.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18):131-135,143
A类:
B类:
Snyder,希望理论,直肠癌根治术,根治术后,永久性肠造口,造口护理,肠造口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架设,围术期护理,护理内容,护理干预,当日,焦虑自评量表,SAS,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护理能力,ESCA,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状态,希望水平,生命质量,QLQ,C30,总体健康,焦虑心理,生存质量,积极应对方式
AB值:
0.172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