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河源市华信泰康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于手术完成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S?lgeback评价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感受,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屈伸活动度(ROM)和握力,以及术后1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完成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手部TAM评分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观感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与同组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患侧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拇指外展ROM和握力明显低于同组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患侧第一腕掌ROM为(46.58±6.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7±5.98)°,患侧拇指外展ROM为(48.90±5.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3±7.58)°,患侧握力为(32.61±4.29)k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94±5.94)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具有与传统固定治疗手段相当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患者患侧关节的屈伸活动情况,增强手掌握力,且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文献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小夹板固定;手法复位;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学雄;刘国防;钟鸣
作者机构:
河源市华信泰康医院骨科,广东 河源 51713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学雄;刘国防;钟鸣-.自制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2(16):2079-2082
A类: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lgeback
B类:
小夹板外固定,固定治疗,疗效观察,临床应用价值,河源市,华信,骨科,手法复位,后观,石膏外固定,主动活动,TAM,评分系统,主观感受,关节屈伸活动度,ROM,握力,并发症发生情况,患侧,手部,优良率,腕掌关节,拇指,健侧,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手段,强手,手掌,相关并发症,小夹板固定
AB值:
0.15107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