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
文献摘要:
背景 2012年前有多项亚低温治疗中重度HIE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表,之后又有多项RCT相继完成,本文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实践治疗指南(2022版)》的临床问题之一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目的 评估中重度HIE经亚低温及其联合其他治疗后的远期随访结局.设计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CINAHL;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11月12日和12月6日.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之后阅读全文进行二筛.二筛排除标准(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新生儿合并有先天畸形;②亚低温治疗开始时间超过生后12 h;③治疗时新生儿核心温度不在33.0℃~35℃或未持续治疗至72 h;④对症支持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随访时间<18个月,或亚低温联合其他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⑤干预组为非亚低温治疗的其他治疗.运用GRADE对证据体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和R语言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整合.主要结局指标随访18个月后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结果 ①亚低温治疗14篇文献,其中RCT 13篇,NRSI 1篇;全身低温8篇,选择性头部低温6篇;随访时间18~30月龄13篇,6~7岁1篇;亚低温组1091例,对照组(对症支持)1087例.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了27%的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RR=0.73,95%CI:0.67~0.80,P<0.01),其中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分别降低了41%和19%,脑瘫发生率降低了36%,但不降低听力和视力障碍的发生率;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对症支持)心律失常、严重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和皮肤破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10篇(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4篇,氙气和干细胞各2篇,褪黑素和托吡酯各1篇),3篇RCT随访≥18个月,亚低温联合或褪黑素、或托吡酯、或氙气较亚低温治疗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8,95%CI:0.59~1.98,P=0.80).结论 亚低温治疗降低了27%中重度HIE死亡和神经系统伤残风险,亚低温联合药物治疗有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文献关键词:
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神经系统伤残
作者姓名:
王睁;王颖雯;程国强;王来栓;周文浩;张崇凡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上海,200080;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 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新生儿科 上海,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卫健委新生儿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102
引用格式:
[1]王睁;王颖雯;程国强;王来栓;周文浩;张崇凡-.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系统评价/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2(02):81-89
A类:
神经系统伤残,NRSI
B类:
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RCT,足月儿,循证实践,治疗指南,临床问题,他治,远期随访,设计系统,Embase,Cochrane,CINAHL,中文数据,医学文献,文献服务,服务系统,SinoMed,文和,英文文献,文献检索,截止时间,摘要,初筛,排除标准,先天畸形,开始时间,核心温度,对症支持治疗,随访时间,GRADE,对证,证据体,RevMan,结局指标,月龄,RR,脑瘫,不降,听力,视力障碍,心律失常,低血压,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持续肺动脉高压,败血症,静脉血栓形成,皮肤破损,联合药物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氙气,褪黑素,托吡酯
AB值:
0.2284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