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显微CT在兔胫骨骨髓炎建模过程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背景:显微CT(Micro-CT)是一种非破坏性的3D成像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样本的情况下清楚地了解样本的内部显微结构,其分辨率极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10μm,部分先进机型甚至达0.25μm,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图像处理,Micro-CT目前都已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目的:在兔胫骨骨髓炎建模过程中,以Micro-CT作为辅助观察工具,分析兔胫骨因炎症产生的结构变化以验证骨髓炎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其中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5只建立右侧胫骨骨髓炎模型,分别在2,4,6周进行影像学表征(n=5).术后观察兔的进食、作息及伤口愈合情况;采用X射线活体成像检测兔胫骨骨髓炎模型形成过程中的骨组织变化;使用Micro-CT对建模后患肢进行逐层扫描,获得相应断层图像并对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各组样本的骨体积、骨密度等参数.结果 与结论:①大体观察:第4周起可见造模处周围有脓性液体及组织,并出现炎性反应;第6周可见大面积骨质增生;②X射线片观察:随时间推移可见模型组的肿胀程度和骨膜反应愈发严重,死骨形成变多;③Micro-CT分析:断层图像可见,前4周骨质逐渐出现疏松和增生现象;6周后建模成功的兔骨皮质明显被破坏且严重增生,炎症蔓延至骨髓腔;三维重建后可见6周骨髓炎建模兔骨窗周围有大量死骨形成且骨膜反应剧烈,整体明显肿胀,骨质增生严重;内部松质骨结构严重破坏变形,骨小梁大面积破损缺失,且炎症已蔓延至整根胫骨,骨内膜及骨关节面有显著损伤,皮质骨增生且出现空隙;对炎症与正常骨参数进行计算发现,炎症后骨体积均有所上升,皮质骨密度下降,松质骨密度上升;④结果表明,Micro-CT可行断面成像、三维重建及骨参数定量分析,其优势明显弥补了X射线片与大体观察的不足,为骨髓炎相关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及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显微CT;胫骨骨髓炎;骨微观结构;三维重建;定量分析;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雨帆;林明玥;王晨鑫;张瑞;李玉宝;陈立;邹琴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 分析测试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064;四川大学纳米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06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雨帆;林明玥;王晨鑫;张瑞;李玉宝;陈立;邹琴-.显微CT在兔胫骨骨髓炎建模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18):2874-2880
A类:
B类:
胫骨骨髓炎,Micro,破坏性,不破,楚地,显微结构,空间分辨率,机型,骨组织工程,工程研究,立成,新西兰大白兔,后观,进食,作息,伤口愈合,愈合情况,活体成像,成像检测,组织变化,逐层,断层图,三维重建,骨体积,骨密度,炎性反应,骨质增生,时间推移,肿胀程度,骨膜,骨形成,兔骨,骨皮质,延至,骨髓腔,松质骨,骨结构,严重破坏,骨小梁,大面积破损,整根,内膜,骨关节,关节面,皮质骨,空隙,参数定量,骨微观结构
AB值:
0.2959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