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加工硬化率的新型轻质钢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及变形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机,在850~1050℃温度范围内和0.01~5 s-1应变速率范围内,对试验钢进行了等温压缩变形处理,得到试验钢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数据处理进一步得到试验钢加工硬化率-应变关系曲线、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并借助OM、TEM及EBSD表征技术,分析了试验钢的组织演化规律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对低温和低应变速率下,随着应变量的增加,由于加工硬化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试验钢出现了明显的流动应力"二次增大"现象;随着热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试验钢的峰值应力和临界应力、峰值应变和临界应变都呈现出增大趋势,并得出其相互之间新的关系模型;在变形条件下,试验钢再结晶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大,层错能(SFE)值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范围为181.1~237.4 mJ/m2,试验钢热变形后组织中有孪晶存在,说明SFE并非是影响高锰奥氏体钢变形机制的唯一因素,试验钢的主要变形机制为位错滑移.
文献关键词:
轻质钢;等温压缩;加工硬化率;动态再结晶;变形机制
作者姓名:
孙建;黄贞益;李景辉;王萍;吴旭明
作者机构: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马鞍山243002;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24406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建;黄贞益;李景辉;王萍;吴旭明-.基于加工硬化率的新型轻质钢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及变形机制研究)[J].材料导报,2022(19):162-170
A类:
B类:
加工硬化率,轻质钢,动态再结晶,临界条件,变形机制,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实验机,等温压缩,压缩变形,变形处理,变曲,关系曲线,临界应力,临界应变,OM,TEM,EBSD,表征技术,组织演化,演化规律,相对低温,低应变速率,应变量,流动应力,热变形温度,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相互之间,关系模型,晶晶,晶粒尺寸,层错能,SFE,mJ,孪晶,高锰,奥氏体钢,位错滑移
AB值:
0.3877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