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环境法典编纂视阈中的人与自然
文献摘要:
法典编纂者所秉持的人类观、自然观,构成环境法典的"前见",是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的立法哲学问题.环境法典中的人,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于一身,经由从生态系统居民到地球村居民、从当代人到后代人的演变,其人性标准由理性经济人拓展至"生态理性经济人".环境法典中的自然,呈现出"资源—环境—生态"三个面向,三者均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但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各不相同.环境法典应以全新人类观、自然观为基础,将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哲学观念转化为具体的价值取向,通过重构法律关系的方式将"生态理性经济人"假设与"一体三面"的生态环境概念体现为人们具体的权利义务.
文献关键词:
环境法典编纂;生态理性;经济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忠梅
作者机构:
中国法学会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忠梅-.环境法典编纂视阈中的人与自然)[J].中外法学,2022(03):606-625
A类:
B类:
环境法典编纂,编纂者,自然观,成环,前见,法哲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一身,地球村,当代人,后代人,理性经济人,生态理性,三个面向,人类生存,生存发展,自然条件,人的生存,各不相同,哲学观念,构法,法律关系,三面,权利义务
AB值:
0.2874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