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情节剧与谢晋电影模式的再反思
文献摘要:
从讨论思路与问题意识来说,当下谢晋电影研究仍然受制于1986年的模式缺陷讨论.批评性影评提出的五种缺陷(情感主义、道德神话、反现代的传统立场、家庭乌托邦、陈旧美学),确实存在于其文本中.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些缺陷.谢晋电影之所以被称为"模式",就是因为符合了某种类型电影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以上五种缺陷,恰恰是中外情节剧共同的美学特征,反映了人类认识社会、理解世界的始初心理(政治道德化、道德情感化).情节剧将个体、家庭置入民族国家、时代的宏大背景,是在生活题材中叙述一种不可控制的非理性力量如何"残忍地"作用于个体、家庭,从而刺激观众产生苦难、屈辱、牺牲等共情.观众通过怜悯与崇敬的情感体验,唤醒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所削弱的人性善良,重建了理想自我的人格形象.客观地说,当下中外情节剧与谢晋电影的最大差异在于视听语言,反向提示了谢晋电影缺陷(缺乏摄影机意识、以声音主导叙事)的真正所在.
文献关键词:
谢晋电影模式;情节剧;情感体验;视听语言
作者姓名:
陈林侠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林侠-.情节剧与谢晋电影模式的再反思)[J].东岳论丛,2022(04):55-63
A类:
B类:
情节剧,谢晋电影模式,问题意识,电影研究,受制于,批评性,影评,情感主义,神话,反现代,乌托邦,实存,类型电影,围看,恰恰,美学特征,政治道德,道德化,道德情感,情感化,置入,民族国家,宏大,中叙,非理性,残忍,苦难,屈辱,共情,怜悯,崇敬,情感体验,琐碎,人性善,善良,理想自我,人格形象,异在,视听语言,摄影机
AB值:
0.3697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