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文献摘要: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m2(S1组)、200 ind/m2(S2组)和250 ind/m2(S3组),对照组为单养光裸星虫(C组,25 ind/m2).结果显示,养殖300 d后,各组间光裸星虫和皱肋文蛤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混养皱肋文蛤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3组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C组低了19.26%和22.24%.不同养殖密度对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影响显著,其中S1组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显著高于S3组(P<0.05),但与S2组差异不显著(P>0.05);S1组文蛤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显著高于S2组、S3组(P<0.05),其中S3组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S1组低了28.99%和39.19%.随着皱肋文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皱肋文蛤的产量和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S1组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养光裸星虫的对照组提高了35.88%.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与皱肋文蛤混养效益高于光裸星虫单养,但混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规格小、毛利率和产出投入比降低.以毛利为评价指标,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皱肋文蛤的最佳混养密度为157 ind/m2.
文献关键词:
光裸星虫;皱肋文蛤;混养;生产性能;经济效益
作者姓名:
班庭辉;黄剑强;陈振国;王庆恒;廖永山
作者机构:
湛江市碧海湾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湛江 52438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 524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班庭辉;黄剑强;陈振国;王庆恒;廖永山-.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混养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22(06):325-331
A类:
光裸星虫,皱肋文蛤
B类:
不同密度,生产性能,经济效益分析,Sipunculus,nudus,Meretrix,lyrata,生产试验,ind,S1,S2,S3,单养,终末,增重率,养殖密度,壳长,放养密度,产值,益高,混养密度,高会,产品规格,毛利率,比降,多元回归分析
AB值:
0.1319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