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干旱荒漠景观区金属微粒迁移机制浅析
文献摘要:
干旱荒漠景观区面积辽阔,找矿潜力巨大,受限于常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被认为是勘查地球化学的难点重点区.本研究简要总结干旱荒漠景观区潜在的金属微粒向上迁移的机制,依据其作用范围分为:潜水面以下的机制,包括地下水作用、压力泵机制、地气流和电化学迁移机制;潜水面以上的机制,包括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和生物扰动.研究中介绍各迁移机制的作用原理、有效性及其局限性,认为每种机制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均能以不同形式运移相关的金属微粒,但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漫长的地质演化,任何机制不可能独立单一地存在,彼此间相互协同作用.另外,潜水面以上与包气带有关的机制主要发生在沉积地段的运移覆盖层中,在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地气类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和地球电化学方法)找矿之前,有必要了解研究区古气候、沉积物性质和地貌演化史,便于合理选择采样层位和采样介质,尽可能发现由金属运移机制引起的综合异常.
文献关键词:
深穿透地球化学;迁移机制;金属微粒;干旱荒漠景观区
作者姓名:
刘攀峰;文美兰;张佳莉;罗先熔;郑超杰;高文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桂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攀峰;文美兰;张佳莉;罗先熔;郑超杰;高文-.干旱荒漠景观区金属微粒迁移机制浅析)[J].地球化学,2022(01):19-33
A类:
干旱荒漠景观区,深穿透地球化学,植物地球化学
B类:
金属微粒,迁移机制,辽阔,找矿潜力,受限于,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勘查地球化学,潜水面,水作用,地气,电化学迁移,毛细管作用,植物吸收,气态,物质迁移,生物扰动,作用原理,移相,地形地貌,地质演化,彼此间,包气带,地段,覆盖层,选择性提取,地球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古气候,沉积物,地貌演化,演化史,采样层,层位,采样介质,运移机制,综合异常
AB值:
0.2841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