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舞蹈剧场的中国历程:特征、风格与形式
文献摘要:
普遍认知的"舞蹈剧场",指的是20世纪下半期在德语区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20世纪80年代由皮娜·鲍什(Pina Bausch)将舞蹈剧场推向高潮.文章以中国舞蹈剧场近三十年来的创作实践为脉络,以正在进行着舞蹈剧场艺术实践的舞团、独立编舞及其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舞蹈剧场实践进行历时分期;在梳理相关及对其理论文献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舞蹈剧场独有的特征;并尝试归纳出中国舞蹈剧场较为突出的几种风格走向:地域文化基因的舞蹈剧场、社会问题意识的舞蹈剧场、古典意蕴的舞蹈剧场、身体探索的舞蹈剧场、素人舞蹈剧场等.在形式上,中国舞蹈剧场正不断尝试不同的媒介创作手段,尤其是影像技术的参与和介入,成为中国当代舞蹈剧场的重要标识.通过分析中国舞蹈剧场的创作风格、形式探索及其审美趋势,以期为中国舞蹈剧场的创作提供思路.
文献关键词:
舞蹈剧场;中国独立编导;地域基因;社会问题意识;媒介技术;剧场美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田湉
作者机构: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长沙4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田湉-.舞蹈剧场的中国历程:特征、风格与形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4):68-77
A类:
Bausch,中国独立编导
B类:
舞蹈剧场,风格与形式,半期,德语区,舞蹈艺术,艺术形式,Pina,推向,高潮,中国舞蹈,三十年,创作实践,正在进行,剧场艺术,艺术实践,舞团,代表作品,理论文献,文献整理,整理研究,地域文化,文化基因,社会问题意识,素人,创作手段,影像技术,当代舞蹈,创作风格,审美趋势,地域基因,媒介技术,剧场美学
AB值:
0.2619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