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城子崖遗址植硅体反映的生业经济模式
文献摘要:
龙山文化是中国史前社会形态演进的关键阶段,亦是农业强化生产的关键时期.城子崖遗址是鲁北平原史前区域中心城址,其生业经济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社会复杂化及文明进程.本文对城子崖遗址龙山时期不同遗迹单位的15份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植硅体分析,尝试探讨了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生业经济水平、农作物生产和加工方式、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各遗迹堆积及其所反映的人类行为活动信息.结果显示,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已形成粟、黍、稻、小麦、稗(可能)的农作物组合方式;同时,广泛采集利用聚落周边的自然植物资源,是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先民在作物栽培中进行了锄草、灌溉等较为精细的管理,其中,黍较粟更具耐旱抗病特性,加上田间管理需求较低而被优先选择栽培.先民在收获作物时,采用类似割穗、掐穗等方法以减少作物茎秆及杂草混入,随后在户外进行小规模地脱壳、扬场工作.此外,根据灰坑中植硅体的组合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活垃圾、谷物加工、蓄水淘米三个类型,水井和墓葬内的植硅体则分别与生活环境和丧葬环节等信息相关.
文献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植硅体分析;生业经济;作物加工
作者姓名:
葛利花;朱超;安静平;王振祥;靳桂云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2400;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250100;德国基尔大学史前与历史考古学院/杰出青年"ROOTS"学院,德国基尔D-24118;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石家庄050000;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青岛2662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葛利花;朱超;安静平;王振祥;靳桂云-.城子崖遗址植硅体反映的生业经济模式)[J].人类学学报,2022(05):883-898
A类:
生业经济模式,植硅体分析,扬场
B类:
城子崖遗址,中国史,史前社会,社会形态,形态演进,关键阶段,农业强,鲁北平原,区域中心,城址,经济研究,社会复杂化,文明进程,龙山时期,遗迹,试探,龙山文化时期,农作物生产,加工方式,野生植物资源,植物资源利用,人类行为,小麦,作物组合,组合方式,聚落,先民,作物栽培,锄草,灌溉,耐旱,抗病特性,上田,田间管理,管理需求,优先选择,茎秆,杂草,混入,户外,小规模,脱壳,灰坑,组合特征,生活垃圾,谷物加工,蓄水,淘米,三个类型,水井,墓葬,生活环境,丧葬,作物加工
AB值:
0.3830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