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方式
文献摘要:
农业的起源和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大阴洞遗址出土的17例人骨标本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探索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滇东南地区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生业经济.结果显示,大阴洞遗址居民的δ13C值范围为-20.2‰~-17.5‰,主要以C3类食物为主;δ15N值范围为9.2‰~10.7‰,所处的营养级别较高;两性之间存在食谱差异,大部分男性比女性摄入更多的动物蛋白.结合相关考古发现,大阴洞遗址居民可能主要经营稻作农业,兼营狩猎;对动物资源的利用可能具有多样性,并通过采集、渔猎及家畜饲养补充食物来源.考虑到云南作为农业向中南半岛传播的重要通道,进一步对云南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先民的生业策略选择的梳理发现,云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群有不同的农业经营策略.到青铜时代,随着小麦的传入,农业经济的选择更为多元化,动物资源的获取技术也更加成熟多样.不同的农业策略选择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也是与相邻地区文化互动的结果.
文献关键词:
大阴洞遗址;人骨;稳定同位素;食谱;生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东月;吕正;张泽涛;刘波;凌雪;万杨;杨帆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710069;广南县文物管理所,广南663300;文山州文物管理所,文山663000;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6501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东月;吕正;张泽涛;刘波;凌雪;万杨;杨帆-.通过稳定同位素分析云南大阴洞遗址先民的生业经济方式)[J].人类学学报,2022(02):295-307
A类:
大阴洞遗址,生业策略
B类:
稳定同位素分析,先民,生业经济,人类历史,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出土,人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滇东南地区,食物结构,13C,C3,15N,营养级,两性之间,食谱,摄入,动物蛋白,考古发现,稻作农业,兼营,狩猎,动物资源,渔猎,家畜,饲养,补充食物,食物来源,中南半岛,重要通道,云南地区,策略选择,农业经营,经营策略,小麦,传入,农业经济,加成,农业策略,自然条件,地区文化,文化互动
AB值:
0.3475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