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还乡记》与沙汀1940年代中期的文学调整——兼及国统区现实主义文学可能的路径
文献摘要:
沙汀1940年代在故乡安县"避居"期间完成的《淘金记》等作品,受到赞誉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议,甚至被当作是"客观主义"文学的代表.在更大的视野中看,如何突破"暴露与讽刺"的框架,表现历史变动的新方向,也是抗战胜利前后国统区现实主义文学面对的总体挑战.沙汀于1946年完成的《还乡记》将叙述的重心从熟悉的四川场镇转向了贫苦的山村,不仅突破了过去生活范围的限制,也在"新县制"的背景下,揭示了战时四川乡村社会的内在变动.依照他后来的自述,这样的调整与他1944年冬天的重庆之行以及对《讲话》的学习有关.具体分析沙汀当时的文学认知和《还乡记》的社会意涵,有助于理解《讲话》带来的冲击发生在哪个方面以及国统区现实主义探索的限度和可能性所在.
文献关键词:
沙汀;《还乡记》;《讲话》;国统区现实主义;"新县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姜涛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姜涛-.《还乡记》与沙汀1940年代中期的文学调整——兼及国统区现实主义文学可能的路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08):78-102
A类:
国统区现实主义
B类:
还乡,沙汀,兼及,现实主义文学,故乡,安县,避居,淘金,赞誉,客观主义,野中,讽刺,抗战胜利,贫苦,山村,新县,县制,战时,乡村社会,自述,冬天,之行,文学认知,会意,意涵,击发,哪个
AB值:
0.3477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