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长三角地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地名通名是不同地方地名具有共性特点的通用部分,表征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变迁的认知.梳理多学科视域研究进展诠释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逻辑,基于EOF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构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格局及成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用字比例受河网水系影响最大,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用字类型丰富度在41个单元中总体呈现内陆到沿海且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趋势.②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异质性显著,呈现典型非均衡集聚,空间上形成皖中、苏南、浙北和上海等东西条带状的一级中心位于长三角中部,两个团块状次级中心分列南北;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热点区为双中心格局且分布于安徽西部和浙江南部等地,冷点区为单中心格局且分布在东部沿海呈纵向连续带状分布.③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明显,主要分布在海拔0~200 m、地形起伏度小于20 m、坡度小于5°的平原地带,人口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捷性对地名通名传承影响深远.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模型研究有助于提升地名命名科学性和规划管理协调度,为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关键词:
地名通名;EOF模型;地理探测器;空间分布;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仁锋;陈佳锐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宁波315211;宁波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宁波315211;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宁波3152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仁锋;陈佳锐-.长三角地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22(03):764-776
A类:
B类:
长三角地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空间,景观空间格局,行政区划,多学科视域,EOF,地理探测器,建地,解析模型,景观格局,用字,河网水系,丰富度,内陆,西南方,分布异质性,非均衡,苏南,浙北,西条,条带状,团块,块状,次级,分列,空间集聚特征,热点区,心格,冷点,单中心,东部沿海,经济综合,综合影响,地形起伏度,平原地带,人口集聚,通便,便捷性,规划管理,管理协调,协调度,地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AB值:
0.2594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