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抚慰人心与政治运作:1938年长沙大火的罪责定调
文献摘要:
1938年11月12日,张治中收到蒋介石"于长沙如失陷时,务将全市焚毁"的"文侍参电",随即令酆悌进行焚城准备.11月13日凌晨,长沙城内突发大火并延烧数日之久.大火发生后,蒋介石为平息社会愤慨、抚慰人心,与俞飞鹏、陈诚、张治中等会商善后办法,进行罪责定调而非真相调查,迅即组织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判处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死刑并立即执行,张治中革职留任善后.虽有公开审判,但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内心关于大火罪责另有认定.国民党官方统一定调长沙大火罪责,后虽经高一涵专门调查,但仅为此前定调的注脚,且均未言及蒋介石的"文侍参电".国民党内各方势力关于大火罪责的博弈与合力,被情感因素主导无法真正底定人心,真相竟成疑案.国民党当局定调大火罪责,于此能观其政治运行逻辑及其主观性.
文献关键词:
抗日战争;焦土抗战;长沙大火;张治中;陈诚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辉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辉-.抚慰人心与政治运作:1938年长沙大火的罪责定调)[J].抗日战争研究,2022(04):67-79
A类:
长沙大火,即令,数日之久,革职留任,焦土抗战
B类:
抚慰,年长,罪责,定调,张治中,蒋介石,失陷,焚毁,随即,日凌,凌晨,沙城,城内,火并,延烧,平息,愤慨,陈诚,会商,善后,真相,迅即,军事委员会,军法,法会,会审,判处,死刑,并立,虽有,公开审判,高一,专门调查,此前,前定,注脚,言及,党内,势力,情感因素,底定,定人,疑案,国民党当局,政治运行,运行逻辑,主观性,抗日战争
AB值:
0.3895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