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融雪与降雨入渗下含盐土遗址的冻融劣化研究
文献摘要:
采用含水率、电导率、弹性波速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指标,结合试样表观及微结构变化研究了含盐土遗址在融雪或降雨入渗的初始条件下经历冻融循环的劣化机制.结果 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试样含水率因融雪与降雨入渗的水分补给及蒸发散失而先增加后减小并趋于稳定,盐分随水分迁移后分别在试样高度5,3.5 cm处富集;水分入渗增加了土粒间的水膜厚度,试样弹性波速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显著下降;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水分蒸发散失,试样波速和强度逐渐回升,盐分和降水形式是影响试样强度恢复的关键因素.当Na2SO4含量大于0.4%时,其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试样强度恢复比,NaCl的加入提高了试样强度恢复比,但降低了强度回升速度.经历12次冻融循环后,融雪入渗使易溶盐充分弥散而有助于土体强度恢复,顶部水盐富集导致试样顶面形成酥碱和翻卷的泥皮;降雨入渗使试样微裂隙发育且大孔隙(>16μm)占比增大,湿润锋处水盐富集导致试样侧面出现横向裂缝,试样强度回升速度和幅度均较小.
文献关键词:
融雪入渗;降雨入渗;含盐土遗址;冻融劣化;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谌文武;贾博博;蔡韬;陈浩鑫;李湘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谌文武;贾博博;蔡韬;陈浩鑫;李湘-.融雪与降雨入渗下含盐土遗址的冻融劣化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2(02):334-342
A类:
含盐土遗址
B类:
降雨入渗,冻融劣化,电导率,弹性波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研究,初始条件,冻融循环,劣化机制,循环过程,补给,发散,散失,盐分,水分迁移,水分入渗,水膜厚度,水分蒸发,回升,Na2SO4,复比,NaCl,升速,融雪入渗,易溶盐,弥散,土体强度,顶面,酥碱,翻卷,泥皮,微裂隙,裂隙发育,大孔隙,湿润锋,横向裂缝
AB值:
0.2806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