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难治性垂体腺瘤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大部分垂体腺瘤(PA)通过药物、放疗及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可治愈,但仍有少部分难治性PA在影像学上呈侵袭性生长,或在激素活性和肿瘤增殖能力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常规治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2006年,替莫唑胺(TMZ)开始用于治疗PA,有报道表明,TMZ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患者服用后病情控制率接近67%,但对于在应用TMZ的第1个疗程中表现出疾病进展的部分患者仍需要寻求其他治疗方式。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其他非手术方式还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为靶点的疗法、免疫靶点抑制剂、多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PRRT)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抑制剂)。本文将对以上6种治疗方式的原理、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勒德勐杰;赵建农
作者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南华大学附属海南医院)神经外科,海口 5703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勒德勐杰;赵建农-.难治性垂体腺瘤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2(09):964-968
A类:
B类:
难治性垂体腺瘤,非手术治疗,PA,放疗,常规治疗方法,少部分,侵袭性,肿瘤增殖,生物学活性,替莫唑胺,TMZ,耐受性,服用,病情控制,控制率,疗程,疾病进展,他治,手术方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多肽,放射性核素,内照射,PRR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mTOR
AB值:
0.3085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