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大数据的中国城市工作人口的就业空间分异——以武汉市为例
文献摘要:
就业空间分异是劳动力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结果,表现为产业和劳动力共同作用的空间形态.对就业空间分异的研究能弥补空间分异研究的不足,促进就业、产业和社会发展.文章以武汉市为案例,基于手机信令与产业大数据,采用区位商和差异指数,探讨不同性别和户籍的工作人口在就业空间中的分异特征与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产业对就业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城市就业空间总体分异呈现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的环状空间格局;②二、三产业的集聚与就业空间分异负相关,会促进就业人群间的融合,第一产业会吸引本地人口在远郊区的集聚.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增加就业机会、健全就业机制以及提高公共交通覆盖度、积极配建公租房等措施,促进不同性别或户籍的人口在就业空间中的融合.
文献关键词:
就业空间;空间分异;大数据;工作人口;武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炜;杨杰;龚岳
作者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70;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中国湖北武汉 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炜;杨杰;龚岳-.基于大数据的中国城市工作人口的就业空间分异——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22(09):78-86
A类:
B类:
中国城市,城市工作,工作人口,就业空间,空间分异,武汉市,劳动力需求,空间形态,补空,促进就业,手机信令,区位商,差异指数,户籍,分异特征,地理探测器,城市就业,空间格局,第一产业,本地人,远郊区,就业机会,就业机制,公共交通,覆盖度,公租房
AB值:
0.31459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