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文献摘要:
以工信部公布的194个国家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叠加法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国家工业遗产总体呈集聚状态,且分布较为集中,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呈现出的地域差异性与胡焕庸线和长江沿线基本吻合.国家工业遗产大致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核心区—环核群—多散点"的分布格局.从年代分布特征看,近代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和三线建设等重大事件客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演变格局特征看,三线建设时期前平均中心跨度较小,三线建设时期后平均中心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此外,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特征受到区域地位、文化教育、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行业政策、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强势影响因素,城镇化率为不显著因素.
文献关键词:
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地理探测器;影响因素;形成机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沁娜;李航
作者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沁娜;李航-.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城市问题,2022(11):54-64
A类:
B类:
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特征,形成机理,空间分析方法,方法探究,空间分布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地理探测器,空间叠加,叠加法,中国工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冷热点,地域差异性,胡焕庸线,长江沿线,核心区,散点,侵华战争,洋务运动,三线建设,重大事件,变格,格局特征,中部地区,文化教育,中行,行业政策,地域文化,文化和旅游,旅游资源,强势,城镇化率
AB值:
0.3052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