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
文献摘要: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 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文献关键词:
"双评价";海洋空间规划;空间冲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渔业
作者姓名:
马仁锋;季顺伟;马静武;朱保羽;任丽燕;邵子豪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浙江宁波315010;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浙江温州3250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仁锋;季顺伟;马静武;朱保羽;任丽燕;邵子豪-.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J].经济地理,2022(01):21-27
A类:
B类:
双评价,实践与应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战略格局,科学基础,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工作,功能理论,海洋活动,实践方案,科学逻辑,冲突识别,海洋空间规划,温州市,本底资源,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用海,适宜性分析,定海,空间利用,空间冲突,海区,区县,能力差异,龙湾区,洞头区,渔业资源,超载,乐清市,海洋环境,适宜面积,远海,适宜区,瓯江,飞云江,三江,入海口,口岸,近岸海域,较远,自然条件,水深,苍南县,平阳县,海布,布局合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资源保护,综合识别
AB值:
0.283358
相似文献
2015-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制图及时空特征分析
匡文慧;张树文;杜国明;颜长珍;吴世新;李仁东;陆灯盛;潘涛;宁静;郭长庆;董金玮;包玉海;迟文峰;窦银银;侯亚丽;尹哲睿;常丽萍;杨久春;谢家丽;邱娟;张汉松;张宇博;杨仕琪;萨日盖;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130102;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武汉430071;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曲阜师范大学,日照276826;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010028;内蒙古财经大学,呼和浩特01007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吉林大学,长春13000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