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
文献摘要: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基本战略格局的科学基础尚未延伸至海洋层面.海域"双评价"作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存在理论缺失、技术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文章以海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类海洋活动出发,探索海域"双评价"的实践方案,建立"双评价"到海域利用优化的科学逻辑,指出基于"双评价"的海域利用冲突识别是海洋空间规划的关键.以温州市海域为例,基于本底资源从空间、渔业、环境和生态四方面进行单要素承载力测算,以此获得海域综合承载力作为监测预警的标志.选择渔业用海和建设用海两类典型用海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海洋空间利用的最优布局,判断海域利用空间冲突.结果 表明:温州市沿海区县的海洋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资源环境分化严重,龙湾区与洞头区渔业资源开发超载;乐清市与龙湾区的海洋环境超载.渔业用海适宜面积占比较低且分布于远海地带.不适宜区域集中于瓯江、飞云江、鳌江三江入海口岸海域.建设用海适宜区域集中于近岸海域,远海区域距离城镇与交通较远,自然条件中水深较深,成本较高.苍南县和平阳县海域利用冲突较少,用海布局合理.乐清市、龙湾区与洞头区存在显著冲突."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是指导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键,能够综合识别海洋利用的冲突,有助于沿海地区海洋空间规划.
文献关键词:
"双评价";海洋空间规划;空间冲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渔业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马仁锋;季顺伟;马静武;朱保羽;任丽燕;邵子豪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东海战略研究院,中国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浙江宁波315010;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浙江温州3250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仁锋;季顺伟;马静武;朱保羽;任丽燕;邵子豪-.海域"双评价"的实践与应用——以温州为例)[J].经济地理,2022(01):21-27
A类:
B类:
双评价,实践与应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战略格局,科学基础,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规划工作,功能理论,海洋活动,实践方案,科学逻辑,冲突识别,海洋空间规划,温州市,本底资源,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用海,适宜性分析,定海,空间利用,空间冲突,海区,区县,能力差异,龙湾区,洞头区,渔业资源,超载,乐清市,海洋环境,适宜面积,远海,适宜区,瓯江,飞云江,三江,入海口,口岸,近岸海域,较远,自然条件,水深,苍南县,平阳县,海布,布局合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资源保护,综合识别
AB值:
0.283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