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非正规就业、教育错配与产业工人的工资效应
文献摘要: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运用ESR模型分析了产业工人教育错配对就业选择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工人存在教育错配现象,教育错配对产业工人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惩罚和溢出两种效应.更高的教育程度能显著降低产业工人非正规就业倾向,提高其工资收入水平,但同时具有工资惩罚效应;而教育不足会增加产业工人非正规就业倾向,降低其工资收入水平,并同时具有工资溢价效应.相对于岗位需求,产业工人也存在较为普遍的教育过度现象,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职业认知课程,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使人才培养结构更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反事实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一刀切的正规化就业政策能提高非正规就业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提高工资收入的作用却不明显,亟须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优化调整产业工人技能结构,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从而开创实现职企共赢的局面.
文献关键词:
产业工人;教育错配;工资效应;非正规就业
作者姓名:
葛莹玉;李春平;葛扬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葛莹玉;李春平;葛扬-.非正规就业、教育错配与产业工人的工资效应)[J].财经科学,2022(03):123-134
A类:
B类:
非正规就业,教育错配,产业工人,工资效应,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年数,ESR,工人教育,就业选择,工资收入,工人工资,低产,就业倾向,收入水平,惩罚效应,加产,并同,工资溢价,溢价效应,岗位需求,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职业认知,多技能,技能型人才,反事实,情景分析,一刀切,正规化,就业政策,福利水平,技能水平,优化调整,技能结构,劳动生产率,现职
AB值:
0.3008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