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肝内胆管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其临床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肝内胆管癌(ICC)的组织学分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手术的64例肝内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100P、N-cadherin、NCAM及黏液染色将其分为大胆管型、小胆管型及中间型ICC,分析各组患者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使用
t检验、
χ2分析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各ICC亚型的临床及预后特点。最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C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28例(43.75%)、29例(45.31%)分别为大胆管型和小胆管型ICC,其余7例(10.94%)被定义为中间型ICC,且大、小胆管型ICC具有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并且具有较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
t=12.671,
P<0.01)、CA125(
t=13.108,
P<0.01)和CEA水平(
t=17.726,
P<0.01)]和血管侵犯(
t=4.293,
P<0.05)及淋巴结转移(
t=6.447,
P<0.05)。并且,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对于大胆管型ICC,CA199升高和发生肝外转移是ICC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和黏液染色的ICC分类标准可将ICC分为大胆管型及小胆管型两类,其中大胆管型ICC预后较差。
文献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大胆管型肝内胆管癌;小胆管型肝内胆管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小玲;陈怡;黄丽云;王雪芳;陈裕庆;王斌;陈丽红
作者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福州 35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小玲;陈怡;黄丽云;王雪芳;陈裕庆;王斌;陈丽红-.肝内胆管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其临床价值)[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05):941-945
A类:
大胆管型肝内胆管癌,小胆管型肝内胆管癌
B类:
组织学分型,临床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CC,临床应用价值,肝胆,胆管癌患者,S100P,cadherin,NCAM,黏液,中间型,组织形态学,形态学特征,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组织病理学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外,化学指标,分类标准
AB值:
0.1758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