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组合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复杂高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为探讨近断层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隔震设计要点,结合某高层医院建筑结构设计实例,研究9度设防强地震输入、体型特别不规则和高预期抗震性能目标条件下采用隔震技术的适应性及对应措施,提出发挥不同隔震器件和减震装置性能特点的组合隔震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组合隔震可减小隔震橡胶支座面压和水平变形,减少塔楼偏置引起的结构扭转效应、竖向高位收进引起的高振型效应,结构构件损伤程度和范围大幅降低,屈服耗能机制更为合理,有效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分析比较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波与考虑1.5近场增大系数的常规地震波作用下复杂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差别,结果表明,在速度脉冲型地震波作用下的隔震层位移、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及层剪力均大于考虑1.5近场增大系数的常规地震波,采用1.5近场增大系数不能包络近场地震效应,隔震设计时应慎重考虑.
文献关键词:
复杂高层建筑;9度设防;近断层;组合隔震技术;近场增大系数
作者姓名:
吴小宾;彭志桢;秦攀;曹莉;韩克良;姜雪
作者机构: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小宾;彭志桢;秦攀;曹莉;韩克良;姜雪-.组合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复杂高层结构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22(08):56-64
A类:
组合隔震技术,近场增大系数
B类:
高烈度区,复杂高层结构,近断层,复杂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隔震设计,设计要点,医院建筑,建筑结构设计,设防,体型,特别不规则,抗震性能目标,对应措施,减震装置,性能特点,隔震橡胶支座,面压,水平变形,塔楼偏置,扭转效应,竖向,高位收进,振型,结构构件,构件损伤,耗能机制,抗震能力,速度脉冲,地震波,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隔震层位移,上部结构,结构层,层间位移角,剪力,包络,近场地震,地震效应,慎重考虑
AB值:
0.2949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