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外泌体在常见精神障碍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近年研究显示,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涉及正常细胞间通信、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表观遗传和神经再生等过程。外泌体是由各类细胞释放的纳米级膜性囊泡,其中包含蛋白质、脂质、核酸,尤其是微小核糖核酸等多种组分参与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在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了精神疾病的发病过程。此外,外泌体及其产物还可能作为基因及药物的有效载体参与诊疗过程。本文中综述了外泌体在常见精神障碍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外泌体作为可能的精神障碍早期诊断标志物及药物载体的精准化应用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精神障碍;外泌体;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病因机制
作者姓名:
黄晓思;陆晓丹;张一靓;赵辉;贾艳滨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广州 5106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晓思;陆晓丹;张一靓;赵辉;贾艳滨-.外泌体在常见精神障碍发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02):154-158
A类:
B类:
外泌体,精神障碍,细胞间通信,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表观遗传,神经再生,细胞释放,纳米级,膜性,囊泡,微小核糖核酸,多种组分,物质交换,信息交流,病理生理,生理过程,精神疾病,有效载体,诊断标志物,药物载体,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病因机制
AB值:
0.378792
相似文献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阙建宇;陈斯婧;邓佳慧;范滕滕;师乐;陆林-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心身医学研究室,北京 100191;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病学系,香港 999077;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物理治疗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睡眠医学科,北京 10019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