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失眠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紊乱类型,不仅会增加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还会影响精神障碍的病程、转归和预后。干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有利于缓解亚临床型精神心理症状,从而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生风险;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进行干预有助于减少社会功能的损害,进而改善临床预后与转归。本文围绕慢性失眠障碍一线治疗手段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症状,以及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相关障碍、物质使用障碍、自杀预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既往研究发现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不仅能通过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其他精神心理症状,还可通过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的失眠症状来缓解焦虑抑郁症状、降低物质使用障碍和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风险、减少治疗成本和社会功能损害,是干预精神障碍患者失眠症状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基于既往研究证据列出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患者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推荐使用流程,并围绕临床获得性和患者依从性两大导致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推广受限因素进行阐述,以期为促进其在精神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持。
                文献关键词:
                    失眠;精神障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阙建宇;陈斯婧;邓佳慧;范滕滕;师乐;陆林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心身医学研究室,北京 100191;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病学系,香港 999077;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物理治疗室,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睡眠医学科,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阙建宇;陈斯婧;邓佳慧;范滕滕;师乐;陆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障碍中的应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01):82-88
                    
                A类:
                
                B类: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睡眠紊乱,患病风险,转归,失眠症状,亚临床,精神心理,心理症状,发生风险,精神障碍患者,临床预后,慢性失眠障碍,一线治疗,治疗手段,改善失眠,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物质使用,使用障碍,自杀预防,焦虑抑郁症,抑郁症状,自杀相关行为,治疗成本,功能损害,研究证据,列出,存在的风险,获得性,患者依从性,受限因素,精神科
                AB值:
                    0.22024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