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混酸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进口铜精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
文献摘要:
铜精矿中元素组成具有地质成因意义,建立进口铜精矿痕量特征成分分析方法,在产地溯源和掺假识别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为口岸入境通关执法提供可靠依据.本方法对8个国家不同矿区的198份进口铜精矿中的稀土含量进行了分析,由于不同矿区的铜精矿成分组成存在差别,已有报道的消解方法不能完全适合所有样品,提出了常压高温HF-HClO4酸-勒福特王水-HClO4消解体系对进口铜精矿样品进行消解,再用配有高基体进样系统和He气碰撞模式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在铜精矿的混酸消解体系方法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样品性质和不同种类酸的作用机制,优化了混酸配比和添加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铜精矿样品进行回收率、精密度及准确度试验,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8.3%~107.7%,精密度小于2.9%.计算了15种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均在0.00111~0.03680 mg·kg-1.
文献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质谱法;铜精矿;稀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斌;钟康华;余维芳;宋武元;甘久林;杨中民
作者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黄埔海关技术中心,广东东莞523070;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斌;钟康华;余维芳;宋武元;甘久林;杨中民-.混酸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进口铜精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J].中国稀土学报,2022(02):307-312
A类:
混酸消解体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质谱法
B类: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铜精矿,稀土元素,中元,元素组成,地质成因,成因意义,痕量,特征成分,产地溯源,掺假,口岸,入境,通关,矿区,成分组成,消解方法,有样,常压,HF,HClO4,福特,王水,矿样,配有,H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体系方法,法方,品性,精密度及准确度,准确度试验,检出限
AB值:
0.34936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