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了解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ILI)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第1周—2021年第52周共12个监测年度间的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122 903例ILI,年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0.94%,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P<0.001)。ILI中,0~4岁、5~14岁、15~24岁、25~59岁、≥60岁年龄组病例分别占4.35%、13.30%、14.30%、54.32%、13.73%。ILI%呈现明显的周期性,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高峰,7—9月为夏季高峰,2013年初的冬季高峰有所推延,2021年未出现明显就诊高峰。2010—2021年闵行区共检测ILI标本11 625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0.92%(2 432/11 625),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2.83%(1 492/11 625),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为8.09%(940/11 625),甲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乙型流感。2010—2021年各型流感病毒的总体阳性率:甲型H3N2(1 051,9.04%)>甲型H1N1(441,3.79%)>乙型Victoria系(313,2.69%)>乙型Yamagata系(255,2.19%),2010—2019年间上海市闵行区甲型流感与乙型流感交替流行,且每种流行株大概持续半年时间被新流行株所替代,2020、2021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10—2019年报告的ILI数量和流感病毒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20、2021年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别。
结论:上海市闵行区流感呈现季节性流行,且各亚型流感病毒交替或混合成优势毒株流行,发病集中在冬季和夏季。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流感流行强度下降,但伴随疫情防控逐渐常态化,流感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故应继续加强流感的防控与监测,并及时对病毒变异情况进行分析。
文献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侯世娇;闫红静;甄珊珊;王之晗;张颖华;索晨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上海 200032;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检科,上海 201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侯世娇;闫红静;甄珊珊;王之晗;张颖华;索晨-.2010—2021年上海市闵行区流感样病例及病原学特征)[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2(12):965-972
A类:
B类:
闵行区,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特征,ILI,流行病学特征,动态变化趋势,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网络实验室,均流,年龄组,次年,推延,病毒阳性,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强度,强度高,各型,体阳,H3N2,H1N1,Victoria,Yamagata,大概,年报,毒株,疫情防控期间,继续加强,病毒变异,变异情况
AB值:
0.2169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