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与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文献摘要:
为探究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宽度以及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以回坡底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技术手段对不同宽度条件下煤柱破坏演化过程、影响因素、底板破坏范围以及11号煤层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煤柱在预留煤柱时期、区段煤柱时期、保护煤柱时期、孤岛煤柱时期四个阶段过程中,煤柱破坏范围逐渐增大;煤柱弹性核占比均随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本煤层回采巷道随煤柱宽度的增加从非对称性破坏逐渐演化为对称性破坏.煤柱破坏宽度与煤层倾角、黏聚力、煤柱宽度、内摩擦角和泊松比等因素成反比关系,只与埋深成正比关系.(2)随着煤柱宽度增大,煤柱底板破坏宽度与深度会发生变化,且底板破坏集中在煤柱边缘侧,煤柱正下方底板破坏区域较小.(3)煤柱应力集中作用致底板下方最大主应力发生偏转,底板任意一点与煤柱中心线的距离越大,最大主应力偏转角度越小;随着11号煤层巷道与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大,巷道围岩塑性区由倾斜的"X"形分布转变为倾斜的"8"形分布,再转化为倾斜的"O"形分布,最终转化为椭圆形分布;离煤柱距离较近时,巷道往往出现非对称性破坏,支护也要采取非对称支护形式.
文献关键词:
采矿工程;近距离煤层;煤柱留设;围岩控制;非对称性破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辉;赵洪宝;张欢;徐建峰;秦逢缘
作者机构: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北京100083;太原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辉;赵洪宝;张欢;徐建峰;秦逢缘-.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煤柱合理留设与巷道围岩控制技术)[J].工程科学学报,2022(07):1147-1159
A类:
非对称性破坏
B类:
近距离煤层,巷道围岩控制,围岩控制技术,留设宽度,回采巷道,坡底,煤矿,煤层开采,采为,工程背景,现场实践,煤柱破坏,破坏演化,底板破坏,煤层回采,预留,区段煤柱,保护煤柱,孤岛煤柱,煤柱宽度,煤层倾角,黏聚力,内摩擦角,泊松比,成反比,埋深,成正比,边缘侧,正下方,破坏区,煤柱应力,应力集中,最大主应力,中心线,主应力偏转,应力偏转角,偏转角度,煤层巷道,巷道围岩塑性区,椭圆形,圆形分布,非对称支护,支护形式,采矿工程,煤柱留设
AB值:
0.2744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