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生物硅记录的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化
文献摘要:
基于生物硅含量变化,结合碳酸钙和硅质生物放射虫数据,本文揭示了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研究区域的古生产力演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生产力相对低的末次冰期(56~18 ka)、生产力呈阶段性增加的末次冰消期(18~10 ka)以及高生产力的全新世.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末次冰期沉积物中放射虫物种主要是具有硅化程度较高的矢状环形结构的轭环虫/双篮虫属占据绝对优势(约60%)、少见硅化程度轻的纤细结构,推测末次冰期沉积物中硅质生物壳体受到明显溶解作用影响,尽管如此,末次冰期碳酸钙含量约20%、生物硅含量3.5%~4.4%、放射虫丰度1 000~6 000枚·g-1,表明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营养盐物质丰富、生物量较高.该结论得到放射虫群落结构中罩笼虫目高相对丰度(>50%)的数据支持,其被认为是营养盐丰富的指标.此外,末次冰消期生物硅含量的阶段性波动变化现象,可能是受千年尺度气候事件的调控引起的,即Heinrich1(HS1)和新仙女木(YD)时期生产力增高、生物量增加,推测与陆源有机物质的输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进入上层水体、南极中层水入侵带来中层水通风增强促进硅质生物生产力的升高有关.
文献关键词:
生物硅;古生产力;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事件;印度洋东北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兰兰;邱卓雅;向荣;杨艺萍;陈木宏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广州511458;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东广州511458;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兰兰;邱卓雅;向荣;杨艺萍;陈木宏-.基于生物硅记录的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古生产力变化)[J].地学前缘,2022(04):136-143
A类:
Heinrich1,印度洋东北部
B类:
生物硅,孟加拉湾,东南部,末次冰期,古生产力,硅含量,含量变化,硅质,放射虫,演变规律,气候响应,ka,末次冰消期,全新世,沉积物,中放,硅化,环形结构,绝对优势,纤细,壳体,解作,作用影响,尽管如此,碳酸钙含量,营养盐,生物量,群落结构,相对丰度,波动变化,千年尺度气候事件,HS1,仙女,YD,陆源有机物,营养物质,南极,中层水,生物生产
AB值:
0.274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