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珠江三角洲西缘晚第四纪沉积演化和最大海侵古岸线的重建
文献摘要:
第四纪以来,受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影响,海岸带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和海侵—海退等地质事件,包含了丰富的沉积环境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等信息.选用珠江三角洲西缘台山地区的30个地质钻孔,通过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数据,建立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框架,重建了最大海侵古岸线的位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沉积单元(石排组、西南镇组、三角组、横栏组),经历了晚更新世中晚期的河流—海相交替沉积环境、末次冰期的海退暴露环境以及全新世滨海、浅海沉积环境.MIS3和MIS1的高海面时期发生了2次主要的海侵事件.2)依据钻孔圈定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最大海侵界线最远向陆延伸分别为15.4 km和16.3 km,两条最大海侵线距离接近,走势相同.这与当时实际海平面高度之间的显著差异不符,可能是由于构造抬升作用导致晚更新世海侵时古地势较低.两期海侵沉积物的高程和年代资料揭示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整体处于构造抬升状态,抬升速率为+0.51 mm/a,而全新世以来整体处于沉降状态,沉降速率为?0.61 mm/a,重建的MIS3和MIS1时期最大海侵古岸线分别与研究区当前2.8 m和3 m等高线相符.此外,中国沿海不同地区由于新构造背景不同,晚第四纪海侵发生次数和最大范围在空间上整体具有"北强南弱"的特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之间海侵强度差异并未完全遵循"早弱晚强"的特征,主要原因是除不同构造单元存在着构造差异外,海平面高度和沉积物供给变化同样对海侵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珠三角西缘;晚第四纪;沉积演化;最大海侵古岸线;新构造运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良;王洋;杜学斌;卜建军;吴俊;吕万军;刘秀娟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海口 570100;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 430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良;王洋;杜学斌;卜建军;吴俊;吕万军;刘秀娟-.珠江三角洲西缘晚第四纪沉积演化和最大海侵古岸线的重建)[J].沉积学报,2022(01):119-135
A类:
最大海侵古岸线,横栏,古地势,珠三角西缘
B类: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演化,海平面变化,变化影响,海岸带,列强,海陆,陆相,沉积环境,环境演化,台山,山地区,地质钻孔,14C,光释光,地球化学特征,底栖有孔虫,磁化率,自下而上,上划,沉积单元,南镇,中晚期,海相,相交,末次冰期,全新世,滨海,浅海,MIS3,MIS1,海面,海侵事件,圈定,界线,最远,向陆,走势,海平面高度,抬升,晚更新世海侵,两期,升速,+0,沉降速率,等高线,构造背景,构造单元,构造差异,沉积物供给,新构造运动
AB值:
0.2885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