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生物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技术是一种大深度、高分辨的光学活体成像手段.相较于可见光(360~760 nm)和近红外一区(760~900 nm)窗口,近红外二区(900~1880 nm,NIR-Ⅱ)窗口内的组织光吸收明显提升,显著抑制了二维面阵成像中的散射背景,使得成像效果得到改善.围绕着NIR-Ⅱ窗口,研究者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发光探针、成像系统及诊疗手段,在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上展开实践,并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初步评估了其应用前景.将从生物组织对可见-近红外波段光子的吸收与散射作用入手,阐述NIR-Ⅱ光学成像的理论机制,简要介绍常见的几类NIR-Ⅱ光学探针,综述现有的几种多模态NIR-Ⅱ成像方式,并对成像引导下的多功能诊疗平台进行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争取早日 实现临床转化.
文献关键词:
近红外二区;活体荧光成像;多模态光学成像;多功能诊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哲;钱骏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8;浙江大学先进光子学国际研究中心,浙江海宁314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哲;钱骏-.近红外二区荧光活体生物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22(06):1-27
A类:
多模态光学成像
B类:
活体生物成像,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荧光成像技术,活体成像,可见光,NIR,口内,光吸收,二维面阵,成像效果,发光探针,成像系统,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手术中,生物组织,近红外波段,光子,理论机制,几类,光学探针,成像方式,多功能诊疗,早日,临床转化,活体荧光成像
AB值:
0.3095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