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黄河三角洲水盐异质生境下芦苇水分利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文献摘要:
为探究黄河改道对黄河口湿地植被水文利用来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生长季内黄河三角洲不同水盐生境(潮水区、新生区、故道区)的雨水、地表水、不同土层土壤水以及芦苇体内氢、氧同位素丰度进行了监测,并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了不同生境芦苇的水分利用来源.结果表明:3种生境土壤的含盐量、水势存在显著性差异.含盐量大小为潮水区>故道区>新生区,故道区表层土壤(0~10 cm)含盐量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其他生境不同土层间含盐量的差异不显著;水势大小为新生区>潮水区和故道区.对于芦苇的水分利用策略而言,不同生境的芦苇在不同季节的水分利用策略有所差异.雨季(7-9月),潮水区芦苇主要利用地下水(25%)、地表径流潮沟水(25%)以及0~20 cm层土壤水(23%),且利用比例相当;新生区芦苇主要利用地下水(26%)、黄河水(25%)以及表层土壤水(24%);故道区芦苇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50%)以及地下水(27%).降雨增加引起土壤水及地表径流水量增加,土壤表层盐分被稀释,地下水位升高,芦苇易吸取.在旱季(5-6月),潮水区芦苇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50%以上);新生区芦苇对地下水(24%)、黄河水(23%)及各层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为平均,故道区芦苇主要利用20~40 cm中层土壤水(86%),这与可用水源种类及土壤的保水能力有关.综上,在黄河改道形成的水盐异质性生境中,芦苇生长的水分利用策略有所差异,这也是芦苇适应多样化水盐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
文献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黄河改道;水盐异质性;芦苇;水分来源
作者姓名:
宋铁红;葛敏佳;杨锦媚;张东;栗云召;刘京涛;于君宝;管博
作者机构: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春130118;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鲁东大学滨海生态高等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25;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山东滨州256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铁红;葛敏佳;杨锦媚;张东;栗云召;刘京涛;于君宝;管博-.黄河三角洲水盐异质生境下芦苇水分利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J].生态学杂志,2022(07):1266-1275
A类:
水盐异质性
B类:
黄河三角洲,异质生境,芦苇,稳定同位素分析,黄河改道,黄河口湿地,湿地植被,研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素示踪技术,生长季,内黄,潮水,水区,故道,雨水,地表水,不同土层,土壤水,氧同位素,同位素丰度,贝叶斯混合模型,不同生境,生境土壤,含盐量,水势,表层土壤,水分利用策略,不同季节,雨季,地表径流,潮沟,黄河水,降雨增加,盐分,地下水位,吸取,旱季,深层土壤,中层,保水能力,异质性生境,水盐环境,生理生态机制,水分来源
AB值:
0.2757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