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2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2014—2020年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的29例穿通型毛母质瘤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29例中男11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1.64。发病年龄3个月至14岁10个月,中位发病年龄4.58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8.72个月。发生穿通时间2 d到1年6个月,平均1.85个月。除1例外用鱼石脂治疗后破溃,3例局部搔抓或磕碰后破损,其余25例均无明确诱因自发破溃。自发病到肿物出现穿通的平均时间为6.87个月。发病部位:面部15例,侧颈部8例,上肢4例,头皮2例。临床上均表现为伴有皮肤结痂或溃疡的皮下质硬结节,其中溃疡型19例,皮角型8例,结痂型2例。肿物直径0.3~2.5 cm,平均1.2 cm。组织病理:肿瘤位于真皮浅中层,主要由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组成,其中19例表现为瘤体通过穿孔的表皮通道排出皮肤,穿通部位两侧表皮增生并向下凹陷延伸,形成上皮性隧道包绕肿瘤;4例表现为瘤体表面皮肤受压变薄及破溃;6例因手术表皮与瘤体分离,无法观察到穿通部位表现。皮损均予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无感染及复发。结论: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最易发生于面颈部,一般进展快,可分为溃疡型、皮角型及结痂型,组织学提示经表皮消除现象是穿通型毛母质瘤发生穿通的重要机制。
文献关键词:
毛基质瘤;儿童;皮肤表现;病理过程;穿通型毛母质瘤;经表皮消除
作者姓名:
韩晓锋;孙娟;邱磊;尉莉;马琳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晓锋;孙娟;邱磊;尉莉;马琳-.儿童穿通型毛母质瘤29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03):196-199
A类:
穿通型毛母质瘤,经表皮消除,毛基质瘤
B类:
临床病理特点,特点分析,临床及病理,发生机制,儿童医院,皮肤科,组织病理学,病理学特点,中男,男女比例,发病年龄,外用,鱼石脂,破溃,磕碰,肿物,发病部位,上肢,头皮,为伴,结痂,硬结,真皮,中层,嗜碱性细胞,细胞组成,瘤体,穿孔,表皮增生,凹陷,面皮,肤受,受压,变薄,皮损,手术切除,术后随访,无感,面颈部,皮肤表现,病理过程
AB值:
0.2802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