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稻虾共生模式对水稻结实期根系分泌物及微生物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了探明稻虾共生模式中虾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实验以红螯螯虾为养殖对象,比较了稻虾共生和水稻单作2种模式下结实期水稻根系分泌物(有机酸、氨基酸和酚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稻虾共生模式显著增加了结实期水稻根系苹果酸、酒石酸、马来酸、异亮氨酸、丝氨酸以及总有机酸和总氨基酸的分泌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9.07%、61.84%、10.8%、136.11%、218.54%、21.50%和12.69%;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及酚酸总量降低了20.38%、25.5%和9.48%.在结实后期,稻虾共生模式在门水平上显著增加了Methylomirabilota和Latescibacterota的丰度,分别提高了101.11%和48.86%;在属的水平上,稻虾共生模式显著提高了Vicinamibacterales-norank和Latescibacterota-nor-ank的丰度,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2.96%和48.23%.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酚酸总量皆与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呈显著负相关,酒石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及总有机酸与放线菌门也呈显著负相关,酒石酸和丝氨酸与Vicinamibacterales-norank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稻虾共生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根系有机酸和氨基酸的分泌量,为Methylomirabilota、Latescibacterota、Latescibacterota-nor-ank和Vicinamibacterales-norank微生物提供碳源,促使其在水稻根际聚集,加速土壤有效养分的释放,进而提高水稻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速率,促进水稻的高产.
文献关键词:
红螯螯虾;稻虾共生;根系分泌物;根际微生物;结实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陶先法;李冰;喻召雄;侯诒然;王龙;朱健
作者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 214128;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08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陶先法;李冰;喻召雄;侯诒然;王龙;朱健-.稻虾共生模式对水稻结实期根系分泌物及微生物的影响)[J].水产学报,2022(11):2122-2133
A类:
稻虾共生模式,Latescibacterota,ank
B类:
结实期,根系分泌物,水稻生长,红螯螯虾,单作,酚酸,微生物群落结构,苹果酸,酒石酸,马来酸,异亮氨酸,丝氨酸,总有机酸,总氨基酸,分泌量,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Methylomirabilota,Vicinamibacterales,norank,Chloroflexi,放线菌,Actinobacteriota,碳源,水稻根际,土壤有效养分,吸收速率,根际微生物
AB值:
0.1869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