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摘要:
四川盆地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巨大.奥陶系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原始海洋的同位素组成:δ13 CPDB值分布区间为0.17‰~-6.20‰,δ18 OPDB值分布区间为-4.98‰~-11.07‰,δ18OPDB与δ13CPDB两者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碳氧同位素对比表明,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氧同位素值与全球下奥陶统的碳氧同位素分布区间基本一致,并且碳同位素值曲线识别了具有全球对比特征的TSICE正漂事件,显示奥陶系碳同位素曲线具有全球可对比性.同时,四川盆地奥陶系桐梓组中期δ13CPDB平均值从—1.62‰负漂为-4.87‰,发生了显著的负漂移事件,分析认为在四川盆地早奥陶世早期由西向东的海退事件导致海洋生产力急速下降是造成δ13CPDB值的负漂移主要原因.桐梓组中上部δ18OPDB大幅度负向偏移,表明桐梓组中期有一个短时期温度升高、盐度降低的过程.研究揭示奥陶系碳氧同位素可以有效的辅助该区的地层划分对比,并且四川盆地早奥陶世发生过显著的海退事件.
文献关键词:
下奥陶统;碳氧同位素;海平面变化;四川盆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凱莉;田亚铭;曾韬;李文杰;夏文谦;张慧
作者机构:
自然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 61005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四川成都 610041;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凱莉;田亚铭;曾韬;李文杰;夏文谦;张慧-.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2022(01):68-80
A类:
OPDB,TSICE
B类:
四川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同位素特征,地质意义,古生代,海相地层,沉积厚度,奥陶系,同位素组成,成岩作用,作用影响,值分布,分布区,18OPDB,13CPDB,碳同位素,比特,对比性,桐梓,漂移,奥陶世,由西向东,急速,短时期,盐度,地层划分,海平面变化
AB值:
0.2367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