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田间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棉区棉花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及数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以gfp-AL7为标记菌株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定植能力及对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结果]库尔勒棉区随水滴施生防菌剂时间为6月中旬,迟于棉花黄萎病侵染和发生时期.土壤中90%以上的黄萎病菌微菌核分布于0~20 cm耕层,少量存在于20~40 cm耕层中.棉田土壤浸提液对菌株AL7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是标记菌株gfp-AL7在土壤中自然增殖能力较差,其定植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开始下降,主要定殖在0~20 cm的土层中.生防菌AL7发酵原液对土壤中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为70.5%,而200倍发酵液对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仅为5.5%;生物菌剂对黄萎病菌微菌核没有抑制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微菌核数量的增加.[结论]生防菌株AL7在土壤中的增殖能力以及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较差;生防菌施用技术需根据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整.
文献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微菌核;定植;抑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温切木·阿布列孜;姚举
作者机构: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阿勒泰市菜篮子工程办公室,新疆阿勒泰 836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海洋;王伟;张仁福;温切木·阿布列孜;姚举-.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J].新疆农业科学,2022(01):155-161
A类:
棉花黄萎病菌,AL7
B类:
新疆棉花,生物防治技术,库尔勒,棉区,田间调查,选择性培养基,离土,微菌核,gfp,定植,抑制能力,水滴,滴施,生防菌剂,中旬,迟于,侵染,耕层,棉田土壤,土壤浸提液,定殖,土层,原液,抑制率,发酵液,生物菌剂,抑制效果,核数,生防菌株,施用技术,发生规律
AB值:
0.20226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