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玉米叶宽的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摘要:
叶片是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对玉米产量贡献巨大.利用1份玉米穗三叶窄叶和2份穗三叶宽叶自交系为材料,构建2套6世代分离群体(群体1和群体2),利用经典植物数量性状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多基因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玉米穗三叶叶片宽度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套群体穗三叶叶宽遗传均受不同的基因数量控制,属于不同的多基因遗传模型.在群体1中,穗上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0),穗位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B-1),穗下叶叶宽符合2对基因加性-显性模型(B-2).在群体2中,穗上叶叶宽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宽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综上可知,玉米叶宽主要受主效基因控制,且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玉米穗三叶的遗传模式存在差异,穗位叶、穗上叶及穗下叶的遗传模式均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玉米;穗三叶;叶片宽度;遗传效应
作者姓名:
李丽华;魏昕;孟鑫;林海建;樊庆琦;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张新;王振华
作者机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450002,河南郑州;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611130,四川成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50100,山东济南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丽华;魏昕;孟鑫;林海建;樊庆琦;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张新;王振华-.玉米叶宽的遗传效应分析)[J].作物杂志,2022(05):49-55
A类:
B类:
叶宽,遗传效应,玉米植株,光合作用,玉米产量,产量贡献,玉米穗,穗三叶,自交系,世代,分离群体,数量性状,混合遗传,遗传模型,主基因,联合分析,叶片宽度,数量控制,多基因遗传,上叶,加性,上位性,穗位叶,下叶,主效基因,遗传背景,遗传模式
AB值:
0.2737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